團隊介紹
董事局成員
藝術總監
行政總監
藝術團隊
技術及舞台管理部
行政團隊
鄺錦川先生
主席
鄺錦川先生
李令喬女士
副主席
李令喬女士
李志明先生
司庫
李志明先生
程張迎先生, MH
成員
程張迎先生, MH
李允丰醫生
成員
李允丰醫生
劉紹基先生
成員
劉紹基先生
李姍姍女士
成員
李姍姍女士
勞雙恩先生
成員
勞雙恩先生
司徒秀薇博士
成員
司徒秀薇博士
關月樺女士
董事局顧問
關月樺女士
徐尉玲博士, SBS, MBE, JP
董事局顧問
徐尉玲博士, SBS, MBE, JP
藝術總監
張可堅

 在世俗中修行

「顛倒夢想」是根據今個劇季演的劇目歸納出來的主題。雖然是一個當下的選擇,但並不是一個僅限於此時此刻的選擇,而是跨越時間的思索。今個劇季的五個劇目,我們看到一些看似極端的情節,但劇中所表達的情緒,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只是一些人走向了極端,一些人則沒有。

佛學普渡眾生,促大家消除執念,心無罣礙,繼而「遠離顛倒夢想」—— 但作為戲劇人,我有不一樣的看法。戲劇是我無法割捨的執念,無法放下的熱愛。我選擇在世俗中修行,以入世的姿態擁抱生活。我認為這是對人的大愛。我相信通過戲劇這個渠道,可以將這種愛傳遞出去;即使別人視之為瘋狂,或者覺得這種執着會帶來痛苦,我亦甘之如飴。

我總覺得人生是煉獄。時代不斷更迭,人們卻從未真正理解自己。像我年輕時頗為自負,卻透過戲劇漸漸明白人的本質,也包括自己的本質,懂得多去接受別人。戲劇無疑有這樣的力量,建造一個富共情的世界,消除許多的「自己」,讓人成為更好的人。人們發現自己與戲劇之間的關係,便能更深入認識自己。唯有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長,在煉獄般的生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戲劇是我無法割捨的執念,無法放下的熱愛。我選擇在世俗中修行,以入世的姿態擁抱生活。
現任中英劇團藝術總監。資深戲劇工作者,全方位參與演出、翻譯、監製、導演、劇評及藝術行政等工作。

中學時期已作職業性演出,曾參演香港話劇團首季第一齣戲劇《大難不死》,1979年參與創立海豹劇團,1982年加入中英劇團,成為第一代華人駐團演員。1989年獲香港大學翻譯文學士(榮譽)學位,開始為不同劇團翻譯多部劇作。憑藉歷年戲劇界累積的人脈及經驗,為多個劇團監製不同類型的話劇,1999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劇場空間,成為創團藝術總監。2011年,張氏獲香港演藝學院藝術碩士,主修導演。張氏任職中英劇團總經理期間,早在藝術上獻計良多,繼任藝術總監後,鋭意以演員為中心,建立團隊獨有的説故事方式,並帶領中英積極推行「全民戲劇」。

先後11度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並分別憑《撞板風流》及《十二怒漢》獲第三屆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及第十三屆最佳導演(悲劇/正劇),另憑《尋根姊妹花》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2009年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銀禧紀念獎傑出翻譯獎。因推動文化藝術發展,2014年獲民政事務局嘉許狀。

近作包括:《人生原是一首辛歌》(導演)、《兒欺2020》(聯合監製)、《留守太平間》(導演)、《辯護人》(首演及重演)(導演)、《十二怒漢》(翻譯及聯合監製)、《唐吉訶德》音樂劇(導演)、《血色雙城記》(翻譯、導演及演員)、《相約星期二》(導演及演員)、《元宵》(演員)、《近鄉途情怯》(聯合導演及演員)及《擊不倒的她》(導演)。

現為香港戲劇協會副會長、劇場空間及iStage劇團董事、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審批員、靈火劇團顧問、香港理工大學「藝術家聯盟」成員及香港電台電視部顧問團成員。

行政總監
黃懿雯

重新審視生活 

多年來,中英劇團都希望以作品與觀眾產生共鳴,今個劇季的劇目中,這些主角往往因為某些執念或瘋狂,或是面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處境,而做出匪夷所思的行為。這些情節,彷彿也是所有人日常生活的倒影。我們是否在追逐欲望的洪流中,遺忘了生活的本質?是否在匆忙的腳步中,遺失了至親、家人與那些珍貴的連結?圍繞着「?」與「連結」的雙重願景,我們希望透過舞台喚醒觀眾對自身的叩問,重新凝視生活的紋理與情感脈絡。

對舞台劇的熱愛,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執着。我曾是一名演員,即使退居幕後,也一直為之傾注心力。無論身處哪個崗位,我都在以不同姿態為之貢獻力量。這也許也是一種瘋狂。畢竟從事舞台劇的人大多收入微薄,但我們依然如此懷着熱愛,開闢這片文化土地。

舞台可以建造一個互相包容與體諒的世界,我們在戲劇中能夠代入對方的角色與處境,被訓練出一種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我會怎樣?如果我是你又會如何?」這正是戲劇的魔力。當我們能夠代入他人,才會更深入地發現自己,理解對方的感受。要是每個人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這樣的世界,已經是非常完美的了。

對舞台劇的熱愛,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執着。無論身處哪個崗位,我都在以不同姿態為之貢獻力量。
黃懿雯於2023年加入中英劇團為行政總監。
先後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語文及商業學系,獲文學士學位,主修德文,曾任職公關,其後考入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2018年再獲香港教育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企業行政人員文學碩士。 黃氏曾為多個演出擔任監製,合作機構包括:一條褲製作、無人地帶、香港藝術節、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役者和戲、一路青空、Pleroma Theatre、六覺工房、新光中國戲曲文化、神戲劇場、香港戲劇協會、香港舞台設計及技術人員協會、六四舞台、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劇場工作室、奇想偶戲劇團及心靈客棧等,當中的計劃亦涉獵不同模式,包括:藝發局年度資助藝團、康文署場地伙伴計劃、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及商業製作等。2022年憑《5月35日》獲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除舞台劇製作外,黃氏亦擔任多個節目的監製,包括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兩屆華文戲劇節、三屆紀錄劇場節及香港首個科藝藝術節。 近年演出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女侍/侍女》、《巴索尼里的一千零一個夜晚》、《百年孤寂》;顛覆盒子《30婚限定》;iStage《獨坐婚姻介紹所第二部》等,並憑《侍女》獲第二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獎。
職位
名稱
職位
技術及舞台管理主管
名稱
許肇麟
職位
副製作經理
名稱
朱家維
職位
舞台監督
名稱
黃子晉
職位
舞台監督
名稱
彭家達
職位
執行舞台監督
名稱
高葦澄
職位
執行舞台監督
名稱
盧子晴
職位
道具主管
名稱
黃祖耀
職位
電機師
名稱
鄭梓榮
職位
劇場技師
名稱
陳凱琳
職位
助理舞台監督
名稱
陳楷佩
職位
助理舞台監督
名稱
池映彤
職位
服裝主任
名稱
李敏婷
職位
服裝助理
名稱
吳順霞
職位
名稱
職位
節目及傳訊主管
名稱
李淑君
職位
節目及傳訊經理
名稱
忻思敏
職位
副節目及傳訊經理
名稱
王偉倫
職位
高級節目及傳訊主任
名稱
吳祉維
職位
節目及傳訊主任
名稱
何紫晴
職位
節目及傳訊主任
名稱
龔咏嵐
職位
節目及傳訊主任
名稱
梁樂彤
職位
節目及傳訊主任
名稱
張玥桐
職位
教育及外展主管
名稱
黃振輝
職位
高級教育及外展經理
名稱
關珮茵
職位
副教育及外展經理
名稱
楊韻豫
職位
高級教育及外展主任 (推廣)
名稱
黎兆昌
職位
高級教育及外展主任
名稱
麥曉晴
職位
教育及外展主任
名稱
談晉霖
職位
教育及外展主任
名稱
區逸璇
職位
教育及外展主任
名稱
余妙姍
職位
教育及外展主任
名稱
葉凱琳
職位
文獻主任
名稱
麥家蕾
職位
文獻助理
名稱
羅文菲
職位
會計主管
名稱
潘綺慧
職位
會計主任
名稱
李婉梅
職位
行政主管
名稱
李婉欣
職位
副行政經理
名稱
梁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