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團導演
林健峰

如果我們生命不苦

在劇場要放下「這是我的作品」這個想法。人越大越明白一個演出的生命力並非來自創作者的思路,而是表演者的汗水。團體遊戲不應只有一個人開心,世界也可以有不只一種正確;我該建立一個戲劇世界刺激演員創作,而非想像一個終點逼所有人前行。

有種執念叫作「被喜歡/被認同」,它最常見亦最不易被察覺,因為它很少引起強大的反作用力。它就似溫水煮蛙,慢慢將人的目標、鬥志、執着煮死,煮剩媚俗與惰性。然而最引人入勝的角色,往往有着異於常人的執念;這大抵也是人生總是苦的原因——但如果生命不苦,藝術意義何在?之於藝術創作,執念更應當被重視。因此,放下是佛家的事,而不是藝術家的事。正因放不下,人的每一個情感都令我動容。掙扎是最美好的狀態,熱忱是受難的開始,烏托邦始終只存在理想之中,想與觀眾同行,就別脫離苦海。

去成為觀眾,去與同路人相遇,在另一時空同步掙扎呼吸,這種溫度未必最暖心,卻很熾熱、富生命力。看化可能只是一種絕望,就算失望,不能絕望。假如美狄亞看化人性的真相,接受丈夫的惡,只會出現在佛經中而非劇本中。然而美狄亞一刻間母愛與仇恨的拉扯,卻讓這種痛化為永恆,數千年歷久常新,仍與今日的靈魂共鳴。

我想,這便是戲劇的核心吧。

掙扎是最美好的狀態,熱忱是受難的開始,烏托邦始終只存在理想之中,想與觀眾同行,就別脫離苦海。
2022年加入中英劇團成為駐團導演。

「掙扎是最美好的狀態,熱忱是受難的開始,烏托邦始終只存在理想之中,想與觀眾同行,就別脫離苦海。」

2022年加入中英劇團成為駐團導演,為《辯護人》(首演及重演)、《解憂雜貨店》(重演及三度公演)、《唐吉訶德》音樂劇、《窮艙守護隊》、《元宵》、《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塵歸土土歸塵》及《花樣獠牙》擔任副導演,又為《血色雙城記》的執行導演,並執導《冬梅》、《近鄉途情怯》(聯合導演)、《擊不倒的她》。

加入中英前於劇場空間任項目經理,亦負責助理監製、副導演、戲劇構作等工作,參與製作包括《謀殺啟事》、《坂本龍馬の背叛!》、《生死裁決》、《隱身的X》、《死亡和我有個約會》、《夢綣塘西》等。2022年擔任《神探福邇,字摩斯》導演。

先後於香港教育大學及以一級榮譽成績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分別主修視覺藝術及導演。在學期間,曾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韓國東國大學、丹麥歐丁劇場等進修戲劇。憑畢業作《美狄亞》獲得校內傑出導演獎及提名第11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

過往演出
《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
副導演
《元宵》
副導演
《窮艙守護隊》
副導演
《解憂雜貨店》(重演及三度公演)
副導演
《辯護人》(首演及重演)
副導演
《冬梅》
導演
《血色雙城記》
副導演
《唐吉訶德》
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