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粵港澳大灣區戲劇交流合作邁向新階段

11/12/2018

中國文化網 ccdy | 藝術專題 | By 譚志紅

大型粵語舞台劇《孔子·迴首63》劇照


    譚志紅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從藍圖變為現實,為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帶來了重大機遇。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民政事務局和澳門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粵港澳三地演藝界攜手併進,共同推動粵語地區戲劇繁榮發展。11月14日至12月4日,2018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精品巡演先後在廣州、珠海、香港、東莞演出6場,一票難求;11月24日至12月2日,三地演藝精英聯合製作的大型粵語舞台劇《孔子·迴首63》先後在澳門、佛山上演,廣受好評。

    粵港澳三地山水相近,人文相親。近年來,三地通過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等機制深化文化交流與合作,增強三地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提升其對共建美好家園的信心。三地演藝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彰顯區域特色,在劇目製作、生產、演出等方面深入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作為三地演藝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機制,更是為三地戲劇工作者提供了經驗分享和實踐合作的平台,重點培養了一批青年戲劇人才。

    2016年5月,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七次會議在澳門舉行,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香港中英劇團、澳門戲劇農莊在會上籤訂了“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合作意向書。根據該計劃,粵港澳戲劇界通過開展聯合創作、製作、展演以及邀請港澳青年戲劇工作者到內地採風等方式,促進了粵港澳青年藝術團體的交流。同時,創作一批內容健康陽光、主題積極向上的劇目,突出內地與港澳的人文淵源和交流融合。三方各自推進,分別實施了編劇實戰工作坊等合作內容。從2017年2月起,三地分別舉辦劇本徵集活動,3個月內徵集到約100部作品。經專家評選,廣東的《粵中大狀》、香港的《廢胎》和澳門的《烏托邦1號》分別成為各地的“最佳劇本”,其中《廢胎》更是在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展演中被評為“冠軍劇本”。

    2017年6月,三地代表在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八次會議上籤訂了第二階段的合作意向書,隨後分別根據本地的“最佳劇本”製作劇目,並採取3部劇目同台演出的形式,於11月至12月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場、廣州正佳演藝劇院、香港葵青劇院黑盒劇場演出了36場,引起粵港澳戲劇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也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名錄並予以支持。

    2016年,香港中英劇團製作了歷史劇《孔子63》,將孔子的故事搬演至香港話劇舞台。2017年,經粵港澳三地合作,修訂劇本,重新製作成《孔子·迴首63》。該劇演出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香港中英劇團和澳門戲劇農莊主辦,廣東日月南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原創劇《孔子·迴首63》以歷史為藍本,全新解讀萬世師表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該劇會聚了粵港澳三地演藝人才,香港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擔綱劇目編審,本劇導演、香港資深戲劇人麥秋出演73歲的孔子,中英劇團第一代香港演員張可堅飾演63歲的孔子,澳門戲劇農莊的創辦人及行政總監李俊傑扮演中年孔子及其門生子淵。此外,廣東演員鄭敏雄、莫澳欣和李躍輝亦參演其中,與港澳班底攜手,精采呈現這位古代先哲的藝術風采。三地聯合製作,使該劇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將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合作計劃推向新階段,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與合作寫下了精采的一筆。

    合作過程中,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不斷創新機制,積極進取,加強與港澳台地區演藝團體的文化藝術交流合作。2015年起,該公司除了推動“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取得實效外,還先後舉辦了首屆廣東國際戲劇展、國際戲劇交流與合作論壇,並聯合港澳台相關機構舉辦“粵港澳台校園歌曲徵集活動”,為粵港澳台地區文化交流互鑒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合作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響應和參與。12月1日、2日,《孔子·迴首63》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文化藝術中心演出。容桂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鎮街一級,能夠引進《孔子·迴首63》這樣的精品劇目,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水平的演出,既有助於提高市民的生活層次和品質,也有助於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品位。接下來,容桂街道將利用容桂文化藝術中心這一平台,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文化強區、強鎮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