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解憂雜貨店》 人生沒有Google Map

20/09/2018

P28 | 文藝薈萃特輯

東野圭吾的小說,總是帶着電影畫面寫出來一樣,《解憂雜貨店》自然也有這種特質,不過,這個故事人物多,結構緊密,看似是五個獨立故事,在不同時空各自發展,但事實又環環緊扣,讀後又會令人得出「這本書應該拍不成電影吧」的結論。

豈料這本小說感動了太多人,除了被拍成日本版及中國版電影外,中英劇團亦即將推出舞台劇,實在令人期待!

盧:導演盧智燊 袁:演員袁浩楊 梁:演員梁仲恆 獎:特約記者黃獎獎:東野圭吾這麼多作品,為什麼選這一部?太向難度挑戰了吧?

盧:我當日看這本小說時,多次感動到起雞皮疙瘩,馬上有衝動去問這小說的版權,哪知道,這故事在2013年已經有日本的舞台版,順理成章地,更令我有決心要翻譯為廣東話的版本了。不過,你的考慮也是合理的,由於演出的時間不能太長,所以,原版也只涵蓋其中三個故事,是有少許可惜的。

獎:這個可以理解,既然情節濃縮了,你們會集中在哪方面,去呈現故事的主題?

盧:第一要點,當然是要保存原著小說的味道,不過,我希望香港版有我們的特色,所以特別花了點心思。故事設定依然在日本,但我們翻譯的廣東話,又會帶些許日本腔調。連布景設計也用了三個月來準備,在虛與實之間,為觀眾提供一個「亂中有序,行雲流水」的設定,令觀眾「領悟」到雜貨店的存在。

另外,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有穿越時空的元素,33年前的信件,如何投到今日的雜貨店?兩部電影的處理都比較直接,我在舞台上會加強時間的聯繫,務求達到小說的浪漫氣氛,而又得到多一點驚喜。

獎:聽你這麼說,也知道你有多費心思了。話說回來,你選擇了「潦倒音樂人」的一段,不會太傷感嗎?

盧:在我眼中,這不是一般的勵志故事!我經常覺得,人生不是一定美好的,生命經常會有絕望的時候,所以我們不應該勉強去美化,反而應貼地一點,去告訴大家,成功不是必然的;不過,在絕望的時候,亦不妨相信盼望。這正是這個劇的主旨,人生本來就不是一張地圖,沒有預先規劃好的路線,正如雜貨店老闆的說法,生命是一張白紙,視乎我們自己畫上(或寫上)甚麼東西,充分去發揮未知的可能性。

獎:說得好!這一代的確太多心靈雞湯,令年輕人很難看清楚現實的真相。音樂人松岡的故事用得很巧妙,他努力而有天分,但終究沒有成功;他雖然失敗了,卻又永垂不朽!仲恆,你新近加入中英劇團,就要演這角色,有壓力嗎?

梁:當然要盡力去掌握,松岡的兩封信,中間相隔九年,由最初的逃避命運,到後來勇敢追夢,是有很不一樣的感覺的。另外,在這之前,我們一班朋友閒聊,有說過人總有一死,怎樣的死法最理想,我當時就認為救人而犧牲最好,沒想到真的有機會演繹出來。

獎:魚旦(袁浩楊的綽號),你演三個不良少年之一的翔太,是否也有難度?你們三個在故事的篇幅中,其實只經歷了一晚,但對他們的人生觀,就有很重大的改變。

袁:也是的,不過,舞台不像小說,一些地方不能說得太文字化,所以要拿捏分寸,尚幸是三個同伴的戲,在互動中演繹,比較自然。

獎:不過,這個故事由你們三個包辦開場和結尾,壓力很大吧?

盧:關於這方面,在情節結構上,有些許改動,不是由現代的三個少年開始。我們先講雜貨店老闆的故事,你看小說便知道,老闆在年輕時有過一個私奔往事,本來只是一個由別人覆述的側寫版本,我們特別把他正面演繹出來,建立一個再立體一些的角色。

黃獎

《潮讀4000年》

《大營救194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