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英劇團英國演出

09/10/2015

碰到中英劇團總經理張可堅,原來他和劇團兩名演員楊螢映和藍真珍剛從倫敦公幹回港不久。近年中英的《相約星期二》經常到不同的城市巡迴演出,但這次在英國演出的卻是改編自音樂劇《Jekyll &Hyde》的英語劇。

張可堅說其實此劇在四月時曾在香港上演,獲得很好的評價,這次再到倫敦演出作文化交流。雖然是重演,但導演Jonathan Holloway仍然希望精益求精,所以演員在演出一個多月前已經到倫敦排練。中英早些年上演的《孤星淚》話劇版便是由Holloway編劇,這次他再次將另一個音樂劇改編成話劇,以英語演出。

「本來除了螢映和真珍之外,邢灝亦是香港版的演員之一。沒料到他傷了腿,不能出門,所以導演只得將倫敦版他的角色刪去,變成只有我們的兩名女演員與當地的四位演員演出,因此需要多些時間綵排。」 阿堅解釋說。

在倫敦的演出很順利,可惜因為售票程序出了問題,又正值暑假期間,再加上演出場地Central AustinTheatre因裝修而四邊圍上欄板,令市民無法看到劇院。因此,即使製作本身的水準不錯,卻影響了票房。

我很了解他的心情。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神綵排了一個戲,且不惜飛往歐洲演出,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夠讓更多在倫敦的觀眾看到自己劇團的演出。同時,除了作文化交流之外,也藉此讓倫敦人認識中英劇團。這次因為其他條件配合欠佳,吸引了比預期較少的觀眾觀看,真是可惜。不過,我知道劇團仍是有得着的。螢映就告訴我她從中獲益不少,她更打趣地說:「當我與英國演員讀劇本時,我差點以為自己是不懂英文的!」 她十五歲已經移居加拿大,一口英語已經說得跟加拿大人無異,但她在英國以英語演戲時仍有困難,可見英國人對語文要求之高。

對中英人員來說,是次倫敦之行還有一樣開心事︱︱原來劇團的創辦人Peter Day也到劇院捧場。提起這位英籍創辦人,阿堅告訴我Day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創辦劇團的故事。「當時其實並無人有意識地創立中英劇團的,一切都是偶然而生。」 這位中英第一批演員憶述當年的歷史:「Day當時只是來港旅行,卻發覺香港雖然很多人都懂英語,卻沒有一個以英語演戲的劇團。於是,他向政府申請成立一個以英語演出的劇團,這便是中英劇團創立的背景,也是它被命名為中英的原因,因為它是會以中文和英文演出的。」

他說Day眼見自己當年無心插柳的劇團今天不但茁壯成長,更成為香港最大的劇團之一,感到老懷安慰。這次阿堅和中英人員在他的故鄉見面,更令他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