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港實驗話劇清風吹進廣州

30/06/2015

羊城晚報 | A08 | 特別報道 | By 何裕華

地域文化的差異與交流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動力,此于香港和廣州的戲劇文化而言,也不例外。6月13日、14日連續兩晚,成立于1979年的香港資深職業劇團——中英劇團在廣州大劇院小劇場為本地觀衆呈現了改編實驗話劇《搏命兩頭騰》(英文名:The 39 Steps)。在兩晚演出中,坐滿了小劇場的觀衆全情投入,笑聲連連。該劇主創團隊在接受筆者專訪時也表示,廣州觀衆的反映“比預期還要好”。到底,香港實驗話劇為廣州戲劇演出市場吹來怎樣的清風?兩地在戲劇交流中又找得怎樣的新方向?

極高互動性帶出舞台新鮮感

據瞭解,《搏命兩頭騰》正是改編自驚栗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名作The 39 Steps(港譯中文名:《亡命天涯》),該話劇保留了原作的緊張刺激,經過地道翻譯和配上香港抗戰時期的背景,增添了原作所沒有的喜劇效果。最讓廣州觀衆驚喜的是,該話劇中的40多個角色,均由四名主要演員一人分演多角而來;各種形體設計和台上現場配樂和聲樂效果,都為這個話劇舞台增添了極強的劇場感。

導演、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講師黃龍斌表示,中英劇團的演員人數不算多,但每個演員的可塑性都很高,因此改編劇本時就希望給予他們更多機會,盡情發揮。“這是一部演員的戲,在舞台上,要做到現場的再創造,所有角色、音效全部由六名演員變出來,他們在敘說一個故事,但同時又為觀衆營造了一種切身在台上的假象。我們在戲里花了很多心思,來呈現一種實驗劇的新鮮感。”

看罷該劇,廣州話劇愛好者胡小園認為,在廣州能看到粵語話劇尤其親切,而《搏命兩頭騰》帶來的劇場體驗也是內地話劇鮮能做到的。“我很佩服主創團隊的創新精神,演員們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很多時候還會跳出話劇故事本身,與觀衆回到真實生活中,這種切換之間充滿了喜感,或許這是香港喜劇文化的一個特色吧。能把一部正兒八經的希區柯克懸疑劇改編成這樣,也是醉了。”

“我也從來沒有想象過自己可以在同一台戲演20幾30個角色。”劇中飾演百變小丑的資深話劇演員張志敏說,“該劇的節奏很快,所以台上演員的默契很重要,導演給我們排演的時候就花了很多時間處理不同角色切換的問題。觀衆可以看到,我們六個人在台上,就像一條環環相扣的鏈條,它的形狀在不停變動,但始終緊扣著。雖然,很多時候現場演出會出現錯漏,但其他演員會配合馬上補漏,所以,這是一個演員間高度互動的很好玩的劇。”

出色的創意和表現手法,讓《搏命兩頭騰》2013年在香港首演時就深受好評,場次連連爆滿,並于第23屆香港舞台劇頒獎典禮上,一共奪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音響設計”、“最佳配樂”、“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在內的四大獎項,深受業界的肯定。

政府資助推動粵港戲劇交流

筆者瞭解到,成立于1979年的中英劇團,最初為英國文化協會附屬組織,1982年註冊成為非牟利獨立團體,目前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並接受私人及商業機構贊助,由此推動戲劇藝術、戲劇教育與外展活動。

“中英劇團成立初始是一個外國人到香港後認為當地或需要一個英文話劇團,後而向英國文化協會申請創立。到1980年代初期,這個劇團已經逐步轉向廣東話演出和雙語演出,從而凸顯香港獨特的語言文化。”中英劇團總經理張可堅向筆者說,自2011年起,香港政府對該劇團每年的資助已突破千萬元港幣關口,而2015年-2016年的資助為1500萬元港幣。目前,該劇團每年有固定八個演出(場次另計),五部廣東話戲劇,一部英語戲劇,兩部小劇場戲劇。

據悉,中英劇團自2012年開始北上廣州、上海、北京拓寬發展空間。而跟上海、北京的一次性演出不同,中英劇團現任藝術總監古天農表示,中英劇團應邀參加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2013”,進而得到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的邀請,把《相約星期二》帶到廣州的舞台。2014年2月,中英劇團與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星海演出院線簽訂“粵語舞台藝術戰略合作”協議,在廣東省一帶發展粵語舞台劇,培養更多戲劇人才。

“在一次次的演出與交流活動中,我們和廣州戲劇演出業界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結下了很深的緣分。目前,我們正和廣東省演出公司制定一個兩岸三地的三年發展計劃,預計在2016年起,將增加兩地交流演出的密度,並將設立編劇、演員培訓班,同時,舉辦相應的編劇大賽。我們和廣州的溝通,不僅是演出互動,更是兩地生活、文化各方面的深入交流。”張可堅說。

微對話

廣州觀衆簡單直接很可愛

筆者:在觀賞《搏命兩頭騰》時,能感到台上演員玩得很開心,觀衆又看得很開心。

男主角、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這是一部很有活力的話劇,也因此帶出了演員的無限能量,我們用簡單的道具,靠高度配合做出了各種不同場合和角色,可以說,演出的本身我們也是在玩樂中。而廣州觀衆的反映也比我們預期要好。很多時候,香港觀衆可能會對即將看到的戲劇帶了多一份挑剔,但廣州觀衆會完全打開心扉接收舞台信息,而且能給出很坦率直接的讚賞。

筆者:觀衆的反映對演出有沒有影響?

盧智燊:舞台空間構成是由演員和觀衆共同完成的,觀衆越投入,演員就發揮越好。從關燈開場一刻開始,演員就和觀衆一起走一段旅程,那種感覺很微妙,也很美妙。

同場加映

未來廣東電影市場或將大幅增加粵語電影

除了話劇交流,粵港電影交流也逐步加強。6月28日,“電影無疆界·粵港澳電影合作交流活動”在廣州舉行啓動儀式,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黃小玲表示正在推動粵語港產片在廣東同步上映,讓粵語港產片更快捷方便進入廣東市場。

據悉,廣東省的電影票房占全國總收入的14%,而擁有濃厚香港風格、並以廣東話版本上映的電影更高達70%份額。由於廣東省擁有1億電影觀衆的市場資源,為增加三地電影人才交流,進而“抱團作戰”,香港電影發展局及香港特區政府創意香港將與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及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再次攜手合作,於今年5月至10月期間,在廣州、香港和澳門分別進行多項電影交流活動,共同推動粵語電影的發展,協助港澳出產的粵語片開拓廣東市場。

據黃小玲透露,廣東去年的電影票房是41.47億元,居全國首位,今年預計將達到50億票房。省委省政府列支3000萬元用于電影創作,希望三地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推動粵語版影片發展。

香港電影發展局馮永秘書長表示,現在粵語港產片還不能與內地實現同步上畫,因為內地把粵語港產片列入境外影片引進,政策上還沒有放開。粵港澳三地電影合作的重點,在於扶持中小成本的影片,以發展粵語市場。期望可凝聚三地的人才,共同完成優秀的電影作品,達到發展粵語市場的目標。

同時,澳門將在8月將舉辦“粵港澳電影創作投資交流會”,旨在建立三地電影投資合作管道。而在9月及10月,廣州及香港將分別舉辦電影展映周,分別放映多部由香港及廣東製作的粵語影片。馮永秘書長透露,香港電影展映周將帶來5部沒在內地上映過的小規模電影。

何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