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街坊演話劇憶前塵 深水埗曾是戲院之城?

05/01/2018

UA院線宣佈將在深水埗福榮街開分店,成為該區十年來唯一的戲院。但在一班深水埗老街坊心中,不管UA如何美輪美奐,也比不上60、70年代風光一時的十幾間舊戲院。他們今個月踏上舞台,以話劇訴說自己跟電影的故事,重現深水埗戲院的風光歷史。

深水埗的UA戲院要待明年落成,但這兒有一間長者地區中心,最近化身成舊戲院格局:飛仔邊看電影邊咬蔗、飛女把咬過的香口膠黏在椅背、工廠妹跟同事摸黑談戀愛。誰知放映機忽然斷片,原來下半場的菲林遲了送來,惹得人人大喝倒采。

這班63歲至85歲的演員都是深水埗老街坊,自2009年組成口述歷史話劇團「康齡劇社」,曾演過石硤尾大火、手作工業等事迹,今年主題是深水埗戲院,描述「美麗宮」、「新舞台」、「好世界」、「仙樂」等近十幾間戲院林立的風光日子。72歲的馬焯輝回憶說:「第一次上台,雙腳唔聽使,不斷震,又怕忘了台詞,現在有經驗就覺得好玩。」

馬焯輝這次算是擔正,他怕自己年紀大記憶壞,明明頭痛仍堅持背台詞,手震還要翻劇本。這天氣溫只得攝氏11度,他冒着寒風一早來等綵排,把導演的吩咐一一記下,有時坐在一旁等埋位,便如癡如醉地看其他團員表演。

康齡劇社的劇本都是根據這班老人家的口述歷史改編,自己故事自己演,馬焯輝跟戲院的淵源最深,順理成章成為其中一個主線角色,講述他在仙樂戲院流離浪蕩的苦日子。

流連仙樂戲院半年 最迷李小龍
1951年開業、1973年結業的仙樂戲院位於今天開滿車房的東沙島街,以前旁邊是俗稱「仙樂廠」的九巴車廠。那年住在深水埗的馬焯輝才12歲,被父親暴打完趕出家門,偷偷溜上剛停下的巴士,最後給載到仙樂戲院,從此展開半年流連街頭的生活。那時戲院外開滿大牌檔,他吃人家吃剩的飯餸;戲院職員見他可憐,間中讓他看電影。

他看了很多遍《可憐天下父母心》和《家春秋》,填補一直缺乏的親情;最愛的角色是在《人海孤鴻》裏飾演孤兒的李小龍,「李小龍跟我一樣十幾歲,一樣沒有親人,流離浪蕩,我覺得跟他同病相憐。」

電影裏的李小龍最終跟父親吳楚帆大團圓結局,但馬焯輝一直跟父親不相往來。他落難半年後由舅父尋回來,先後跟師傅學做裁縫和修車,18歲考完車牌便從事送貨,幾年後開的士為生。他大半生當的士司機,五年前因糖尿病上眼而退休,一雙子女又長大成人,總算可以享清福。

老伯學抽煙手勢 婆婆鍛煉丹田
然而,這段童年傷痛一直令他難以釋懷,直至太太鼓勵他參加康齡劇社。他跟一眾團員分享各自故事,再按照「中英劇團」改編的話劇演繹,無意之間漸漸放下重擔,「聽了其他人的故事,才知道很多人也很慘;舊事越鬱在心裏越不快樂,說出來反而放鬆了,我覺得現在開心得多。」

二十多位團員老來發現話劇原來可以慰藉心靈,都對演出機會珍而重之,飾演死臭飛的老伯連續幾天流連公園,只為觀察人家的抽煙手勢;聲線柔弱的婆婆天天鍛煉丹田,只為台下觀眾能聽得清楚。中英劇團編導黃振輝說:「他們未必有演技,但人生經驗豐富,而且演的是真實故事,有些對白由他們說出來,那種味道連專業演員也未必做到。」

這些口述歷史話劇的意義不單止為了自癒,也為香港記錄了重要的人情故事。鄰舍輔導會深水埗康齡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蔡永慧說:「跟年輕人講陳年舊事,他們可能會覺得說教不願聽,但由老友記用話劇演繹出來,便可以將這些往事流傳下去。」